John Cleese 那只著名的死鹦鹉,即使给它通上 4000 伏电压也不会“嗖”地一声动起来。
现在的美元也是如此——哪怕有令人惊艳的强劲经济数据刺激,它依旧毫无反应。
下半年的关键问题是:美元究竟只是“在休息”,还是像那只鹦鹉一样,只是因为被“钉”在架子上才没掉下来?(这里的“钉子”是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所带来的过度特权。)目前美元的走势极为疲软,美元指数(DXY)已跌破其自身200日均线,跌幅之大是过去20年中未曾见过的:(这里省略了走势图)
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(Apollo Global Management)的托斯滕·斯洛克(Torsten Slok)用彭博终端上的 SHOK 工具模型对此进行了演示,该工具可以模拟在不同假设条件下宏观经济将会如何变化。他指出,如果下半年美元再贬值 10%,那么通胀可能比预期高出 0.5 个百分点——那将是灾难性的:(这里省略了走势图)
然而我们看到,美国股市却在“嗖嗖上涨”,就在独立日假期前又创下历史新高。美元的这段“静卧”是否正好为股市提供了支撑?
如果以统一货币计算(比如美元),那么今年全球其他地区的股市表现其实远超标普500。
但如果按各自本币计算,自“关税解放日”以来,美国投资者的回报要令人满意得多。货币贬值正是推动这一切的幕后功臣:(这里省略了走势图)
从美元走弱中获益的,并不只是美国投资者。
尽管市场对美国本周将如何重新调整贸易政策仍存在疑虑,股市却基本无视这些不确定性(7 月 7 日还是因为新的关税政策,股市大跌)。
不过,彭博依据新闻报道频率编制的“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”仍然显示: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性依旧处于高位。
但即便利差扩大,美元依旧走弱——这可能也有助于解释为何美元持续疲软——尽管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利率差距正在拉大(按理说应当有利于美元),但美元却仍在“解放日”之后持续走软:(这里省略了走势图)
美元走弱也确实服务于政府希望提升美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目标。
从这个角度看,制造不确定性本身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美国的利益。
亚洲国家同样受益于美元疲软。其中一个“该叫却没叫的狗”是人民币:今年中国并未选择让其贬值,反而略有升值,从 7.3 升至 7.16(尽管“解放日”之后曾短暂出现令人担忧的贬值)。
但当美元整体走弱时,中国继续盯住美元汇率就不再是问题了。
尽管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,但若以贸易加权基准来看,人民币其实和美元一起下跌,跌至12年来的最低水平。
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的背景下,这种“顺势而为”的局面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可喜的结果:(这里省略了走势图)
其他国家也有理由欢迎美元疲软。
正如 StoneX 金融公司的文森特·德鲁阿尔(Vincent Deluard)所指出的,当前形势正是对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彻底反转。
当年,多个亚洲国家为了捍卫与美元的固定汇率,将本币人为维持在偏强的位置,最终导致汇率崩盘、危机爆发。
而这一次,亚洲国家吸取教训,在过去多年囤积了大量美元储备以应对未来风险,本币却长期被压制得偏弱,现在则开始回升。
其中最引人注目、最受市场关注的例子是——新台币:(这里省略了走势图)
美元走弱,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意外的“幸福来源”。
但这份“幸福”是否能延续下去,还要看即将到来的关税政策是否真正消除了不确定性。到那时,或许美元真的会“voom”一声,重新动起来——只是不一定是朝着谁希望的方向。
(这是一篇编译文章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